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6 日) 對印度進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使總稅率提升至 50%,但智慧型手機卻獲得豁免。川普表示,由於蘋果 (AAPL.US) 承諾在美國製造 iPhone 零組件,因此也將免受新的半導體關稅影響。
這雖然可以讓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鬆一口氣,但關稅並非完全不會帶來衝擊,庫克表示,預計本季將因關稅損失 11 億美元。但分析師普遍認為,關稅對蘋果而言,是可控的挑戰,蘋果還有更大的擔憂,特別是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
蘋果的優勢在於其多元化的供應鏈,大約 5 年前,就已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印度和越南,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此外,公司的高利潤率和庫克在營運方面的專業知識,也使其處於有利地位。
供應鏈的彈性旨在幫助公司應對突發的重大變化。蘋果承諾在美國額外投資 1000 億美元製造 iPhone 零件,儘管此舉不直接影響關稅政策,但分析師認為,這有助於蘋果與政府維持良好關係,特別是川普一直施壓蘋果將 iPhone 製造移回美國。
庫克表示,iPhone 的組裝仍將在美國境外進行「一段時間」,但他強調許多關鍵零組件,如半導體、玻璃和 Face ID 模組,都已在美國生產。分析師普遍認為,印度和中國是蘋果大規模生產面向美國市場 iPhone 的唯一選擇。
然而,分析師指出,相較於關稅,蘋果在 AI 方面的落後態勢,已籠罩公司一整年。
例如,原定對 Siri 助理的高知名度升級被延遲,使其在提供個性化回答和跨應用程式操作方面的能力,未能趕上 Google 和 OpenAI 等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也利用此弱點進行宣傳,Google 近期為其 Pixel 10 手機發布的廣告便暗示蘋果的 AI 功能「即將推出」卻遲遲未實現。此外,蘋果的首批 AI 功能也未能及時隨 iPhone 16 於去年九月推出。
與此同時,許多蘋果的同行從 AI 投資中獲得豐厚回報。Nvidia(NVDA.US) 和 Microsoft(MSFT.US) 在 7 月份的市值均達到 4 兆美元,而華爾街曾預期蘋果會率先達到此里程碑。這部分歸因於它們不同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蘋果是一家消費硬體公司,而 Microsoft、Meta 和 Nvidia 則提供支援 AI 服務和功能所需的工具,例如雲端運算、晶片和 AI 模型。
儘管蘋果在第二季的財報表現出色,iPhone 銷量,包括在中國市場和總體營收均超出預期,但分析師在財報會議上仍不斷追問庫克對 AI 的看法及其對產品的意義。
庫克在開場白中表示:「我們將 AI 視為我們有生之年最深遠的技術之一。」並補充說:「我們正在將其嵌入到我們的所有設備和平台中,並在公司內部全面推進。我們也在大幅增加投資。」
然而,如果蘋果在 iPhone 的 AI 能力上落後太多,恐將讓三星、Google 和高通等主導安卓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取得領先優勢。金融服務公司 Baird 科技策略師 Ted Mortonson 表示,投資者目前更關注的是,在 iPhone 17 之後,蘋果在生成式 AI 和 AI 功能方面將如何發展。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