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在 9 月降息,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 Seth Carpenter 卻持謹慎態度,認為仍有變數。
Carpenter 強調,本周公布的 CPI 數據至關重要,尤其需釐清關稅如何驅動通膨走勢。摩根士丹利指出,關稅對通膨的完整影響存在顯著時滯。
關稅通膨的滯後效應
摩根士丹利長期以來強調,關稅的完整傳導效應通常滯後 3 至 5 個月,這主要源於供應鏈的實際運作。雖然 6 月 CPI 已現關稅通膨苗頭,但全面影響尚未顯現。
滯後的關鍵原因包括:
• 實際有效關稅率與公布稅率的差距:受關稅適用時點、運輸周期、貿易轉移及《美墨加協定》合規擴大化等因素影響,實際稅率遠低於公布稅率。此差距隨時間收窄,解釋了通膨數據的延遲。
• 庫存管理策略:企業常延遲漲價,直到高成本新庫存到貨,這會放大通膨傳導的延遲。
• 「提前進口」現象的有限性:分析顯示,「提前進口」集中於少數商品,而非普遍,因此預計未來數月通膨壓力將持續累積。
聯準會的政策困境
聯準會肩負通膨與就業雙重使命。關稅已開始推高相關商品價格,支持了維持較高利率的論點。然而,關稅通膨的幅度、持續時間及其外溢效應仍不明朗。
同時,就業市場數據卻令人擔憂。7 月非農就業報告遠遜預期,前兩個月數據亦大幅下修,為新冠疫情外最大跌幅。儘管勞動力需求放緩通常有利於降息,且兩位聯準會理事曾以就業市場擔憂為由主張降息,但摩根士丹利認為,在物價上漲與就業疲軟之間,通膨是聯準會在年底前更大的問題。
因此,與市場主流預期相反,摩根士丹利不預期聯準會今年會降息。他們強調,關稅的不確定性及其對招聘的潛在影響仍在持續。在 9 月會議前,即將公布的就業報告和 CPI 數據仍將受到關稅因素的主導,對聯準會決策至關重要。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