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9 月,聯準會 (Fed) 宣布降息 2 碼後,Fed 前理事 Kevin Warsh 曾公開批評其政策框架缺乏連貫性,認為 Fed 決策似乎在追逐相互矛盾的目標。專家最新指出,這一情況也在本月的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得到印證。
Fed 的表態雜亂無章,既強調控制通膨又試圖維持經濟韌性,被輿論視為笑話。儘管 Fed 主席鮑爾暗示下月可能降息,但這項決策背後折射的美國經濟困境,正引發全球市場對新一輪危機的擔憂。
專家認為,當前 Fed 降息並非主動戰略調整,而是被迫之舉。37 兆美元的國債規模與瀕臨崩盤的就業市場構成雙重壓力。近三個月,美國月均新增就業僅 3.5 萬人,較去年高峰暴跌 80%,非農就業人數從 2021 年的 90 萬高點斷崖式下跌至 7 萬,失業率攀升至 4.2%。
此外,製造業 PMI 雖顯示 53.3 的反彈數據,但政府短期採購支撐的訂單結構難掩民間投資持續萎縮的頹勢。更嚴峻的是,36 兆美元國債產生的利息支出已超越國防支出成為聯邦預算第三大項,2024 財年 1.1 兆美元的利息開支較上年激增,而平均債務利率升至 3.32% 後,若維持 4% 以上利率,今年利息支出突破 1.3 兆美元。
Fed 決策搖擺暴露出更深層的戰略缺陷。鮑爾在傑克森霍爾年會上重申貨幣政策沒有預設路徑,試圖為後續操作預留空間。若 8 月通膨數據好轉則可能暫緩降息,即便 9 月啟動也可能因後續反彈再次暫停。這種缺乏前瞻性的彈性策略被批評為「沒有道理」,經濟趨勢必然伴隨正常波動,過度糾結短期數據恐引發更大規模的金融動盪。
相較於前主席柏南克、葛林斯潘,鮑爾在策略規劃上的差距尤為明顯。回溯 2020-2021 年疫情期間,美國實施無限量化寬鬆推升全球資產泡沫,當英國等經濟體 2021 年四季度啟動升息抑制過熱時,鮑爾堅持通膨只是暫時的立場,結果導致 2022 年美國通膨飆升至 9.1% 的 40 年高點。隨後激進升息又強行刺破泡沫,引發大宗商品暴跌、全球資本市場調整及房市衰退,若非近年 AI 科技突破帶動經濟復甦,後果將更為嚴重。
當前美國經濟已顯現多重危機徵兆,房市因新舊房貸利率倒掛陷入停滯,中古屋掛牌量銳減而新屋滯銷,信貸違約率飆升至 8%,560 萬學生貸款陷入還款困境,消費引擎明顯乏力,7 月零售增速為今年第二低,消費這駕馬車正失去動力,美國 GDP 成長率也從 2024 年的 2.5% 腰斬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2%。
面對 37 兆美元國債壓頂與經濟失速風險,Fed 在通膨控制與經濟成長之間的兩難抉擇,揭露其政策框架的根本缺陷。
鮑爾的「新常態」「無預設路徑」表態被質疑為責任推諉。分析師指出,若鮑爾在 2021 年提前升息,本可避免後續泡沫破裂的連鎖反應。當下全球經濟已無法承受重蹈 2022 年動盪,Fed 的猶豫恐再次將世界拖入危機。
對一般民眾而言,當前美國經濟並非溫和調整而是衰退前兆,必須高度警惕債務累積與市場波動風險,避免成為貨幣政策失誤的最終承擔者。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