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周三 (24 日) 報導,川普政府日前宣布調整 H-1B 簽證規則,對申請人徵收高達 10 萬美元的費用,並考慮未來改採「薪資加權」抽籤方式。這項政策震撼矽谷,科技業者警告將重創新創公司並加速人才外流,削弱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 (AI) 與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政策內容與市場震撼
H-1B 簽證長期是美國吸引高技術移民的重要管道,每年名額僅 8.5 萬份,競爭激烈。川普政府新規要求每份申請支付 10 萬美元費用,遠高於現行僅數千美元的水準,並可能在後續改革中引入「薪資加權」抽籤機制,優先保障高薪企業。
這項宣布立即引發爭議。批評者指出,政策表面上旨在淘汰低價競爭,但實際效果恐是讓新創與中小企業無力聘僱外籍專才。矽谷創投人士直言,新規對產業打擊「如同斷腿」。
新創受壓 大廠有因應空間
新創公司對高技能外籍人才的依賴度極高,許多早期團隊仰賴國際工程師開發產品,但有限的資金根本無法負擔動輒 10 萬美元的簽證成本。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執行長警告,這將直接削弱創業生態系,阻斷下一代科技巨頭的誕生。
相較之下,大型科技公司雖也面臨額外支出,但財力雄厚、仍可吸收成本。Netflix(NFLX.US) 創辦人哈斯汀 (Reed Hastings)、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 則公開表示支持改革,認為此舉有助集中資源於「最有價值的職位」。不過分析師提醒,大廠的短期承受力不代表長遠無憂,若人才流入減緩,整體創新環境仍將受損。
人才流失風險 國際競爭升溫
專家指出,美國此舉將迫使人才轉向其他科技中心。加拿大近年放寬工作簽證,歐洲和亞洲部分國家也積極吸引高技能工程師,競爭態勢日益激烈。華頓商學院教授直言,這項新規「幾乎是災難」,將迫使許多國際學生和工程師改變計畫,不再選擇美國。
中國與印度更被視為潛在受惠者。中國 AI 新創近年快速崛起,例如深度求索 (DeepSeek) 在生成式 AI 標準上挑戰美企地位。若美國限制外籍專才,中國與印度反而可能吸引這批人才返國發展,加速本土產業壯大。
歷史爭議與未來不確定性
H-1B 制度多年來爭議不斷,美國兩黨輪流批評其被濫用,卻始終未能達成改革共識。過去雖有提升費用或收緊審查的提案,但從未出現如此高昂的成本門檻。業界人士質疑,川普政府的新措施不僅缺乏配套,還可能在 AI 軍備競賽關鍵時刻自斷手腳。
創投家塔斯克 (Bradley Tusk) 直言,美國的核心優勢在於能吸引世界最頂尖的人才,如今卻因政治考量限制簽證,「這對競爭力而言完全不合邏輯」。隨著業界反彈聲浪升高,後續國會與法院是否介入,將決定這項新規的命運與美國科技創新的未來。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