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航空業將迎來復甦新高峰,預計旅客運量達 49.9 億人次,年增 4%,業界總收入攀升至 9790 億美元,增幅 1.3%,兩項關鍵指標均創下歷史紀錄,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和消費者信心波動影響,該預測值較去年 12 月預期有所下調,反映出地緣政治動盪、成本結構壓力及永續發展轉型等多重挑戰仍制約著產業前行。
GYBrand 全球品牌研究院周三 (24 日) 發布《2025 年全球最有價值航空公司 10 強排行榜》顯示,阿聯酋航空憑藉卓越的品牌策略,連三年穩居榜首,達美航空、美聯航、美國航空分列第二、三、五位,卡達航空位列第四,漢莎航空與英國航空緊隨其後,新加坡航空、全日空分別佔據第八、九席,中國南方航空為唯一入圍的中國航空公司,以 AAA 品牌強度躋身十強。
本次榜單評估聚焦品牌價值,而非傳統規模指標,透過財務表現、品牌影響力、永續發展能力等維度綜合考量。阿聯酋航空透過持續拓展新興市場航線網絡,強化高端服務體驗,特別是與皇家馬德里、阿森納等頂級足球俱樂部的深度合作,將品牌深度植入全球數億球迷文化,塑造了獨特的全球化形象。
達美航空則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出 AI 禮賓服務、SAF 永續航空燃料採購及常旅客計畫優化等舉措,樹立了數位化與綠色發展的產業標竿,卡達航空也靠著元宇宙行銷、跨產業生態聯盟建構及 SAF 規模化應用,引領產業未來趨勢。漢莎航空亦透過綠色轉型計畫與歐洲樞紐優勢強化,精準涵蓋商務與家庭客群。南方航空則受惠於中國航空市場復甦,透過航線加密、智慧服務升等及新一代客艙內裝創新,成功躋身全球前十,但其作為十強中唯一虧損航司的現狀,也為後續發展帶來挑戰。
儘管全球情勢複雜多變,全球航空公司前十大品牌總價值仍達到 8.7% 的顯著成長,反映出民航市場開放與政策優化的正面效應。中國 240 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放寬,帶動中轉客流爆發式成長,美聯航、南航等重量級航空公司透過 AI 調度系統優化、智慧中轉服務等技術創新,大幅提升營運效率。
服務體驗層面,漢莎航空 AI 客服、英國航空動態打包技術及南航「廣州中轉通」等創新實踐,精準響應免簽政策帶來的需求升級。
綠色轉型方面,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 (SAF) 產能突破 480 萬噸,成本下降 28%,新加坡航空、達美航空及南航在大興機場的 SAF 應用,加速了產業低碳發展步伐。
GYBrand 首席分析師金良鑫指出,新技術與政策的協同效應正推動全球航司進入良性循環,重量級企業品牌價值可望持續成長。隨著 AI 技術與綠色轉型的深度融合,未來料將有更多航空公司入選世界品牌 500 強。
為此,GYBrand 計畫 2026 年將最具價值航空公司名單擴展至 20 強,進一步反映全球航空業的多元化競爭格局與發展潛力。在全球航空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旅程中,品牌價值已成為衡量航空公司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標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