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報導,蘋果上季營收創下三年來最佳成長,但股價周五 (8/1) 在盤中下跌近 3%,因投資人質疑由關稅與補貼帶動的 iPhone 銷售能否持續。截稿前,蘋果 (AAPL.US) 盤中股價下跌 2.85%,每股暫報 201.65 美元。
在美國關稅可能推升價格前的搶購潮、中國政府補貼,以及 2 月推出的平價款 iPhone 16e 需求強勁推動下,iPhone 單季銷售勁揚 13.5%,遠超市場預期,帶動總營收在 4 至 6 月的一季內成長 10%,並優於預估。蘋果也發布高於預期的本季 (截至 9 月) 銷售預測。
關稅搶購潮與中國補貼成短期推力
分析師指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反彈為正面訊號,特別是受惠於中國政府為提振裝置銷售推出的補貼方案。然而,部分補貼僅限價格區間內的機型,蘋果因而降價讓 iPhone Pro 符合補貼資格,成功刺激銷量。MoffettNathanson 分析師直言:「這不只是美國問題,中國也有『提前拉貨』現象。蘋果降價以符合補貼條件,確實奏效。但接下來幾個月需求會怎麼樣?」
這種「提前拉貨」效應引發投資人擔憂,銷售動能可能難以延續至全年。
AI 進展遲緩與關稅風險引發疑慮
儘管短期銷售亮眼,蘋果仍面臨長期挑戰。相較於競爭對手積極整合人工智慧 (AI) 功能,蘋果在 AI 布局上動作緩慢,包括延後推出 AI 強化版 Siri,以及較晚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平台。蘋果執行長庫克日前強調,公司在 Siri 和 AI 投資上「正取得實質進展」。
此外,關稅風險仍是營運隱憂。蘋果估計本季關稅將增加 11 億美元成本,第三季也已因關稅承擔 8 億美元衝擊。美國總統川普已警告,印度產品最快本周起可能面臨 25% 關稅,美印貿易談判正在進行中。
蘋果持續調整供應鏈以降低衝擊,目前部分 iPhone 已改由印度生產,Mac 與 Apple Watch 則轉向越南。即便如此,該股今年以來已下跌逾 17%,僅優於「美股七雄」中的特斯拉 (TSLA.US) ,同期標普 500 則上漲 7.8%。
分析人士認為,蘋果的品牌忠誠度雖能爭取時間以完善 AI 轉型,但若缺乏後續產品創新與需求支撐,恐限制股價表現。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