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茅”牧原股份递表港交所之后,又有生猪养殖公司冲击港股IPO。
格隆汇获悉,近日,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农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招商证券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天农集团的核心产品为清远鸡、生猪及其他优质肉制品,是广东第二大黄羽鸡厂商。如今国内的养猪、养鸡生意好做吗?不妨通过天农集团来一探究竟。
1
超8成收入来自生猪及土鸡产品,较为依赖经销商客户
天农集团提供生猪、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生鲜及其他产品。
其中,清远鸡是黄羽肉鸡的代表性地方品种之一,因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市而得名,有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风味浓郁等特征,广泛用于中式菜肴制作;其他土鸡产品包括岭南土鸡等。
生猪产品主要包括商品肉猪、种猪及商品哺乳仔猪。公司引进国外的优质种猪,建立先进的育种体系,用以生产商品肉猪。还不断开发如荣昌猪等中华土猪品种,满足国内消费者的特定偏好。
生鲜及其他产品主要涵盖整只生鲜鸡、分割鸡肉、半成品及熟食品,以自有品牌“天农”和“凤中皇”销售。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生猪产品为天农集团贡献了60%以上的收入,占比较大;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收入占比超过20%,生鲜及其他产品的收入占比在10%左右。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价值链上游为饲料、动保、设备供应商,参与者包括新希望、海大集团、双胞胎集团、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
中游为种猪供应、生猪养殖、个体饲养户,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巨星农牧、傲农生物等企业;
下游为交易商、屠宰公司及猪肉制品企业,包括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得利斯、龙大美食等。
根据商业模式不同,生猪养殖公司在价值链中可能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像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
天农集团的业务模式贯穿整个清远鸡和生猪产业价值链,涵盖育种、良种繁育、生态养殖(通过自营农场模式及家庭农场模式)、饲料生产、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品牌营销。
天农集团向供应商采购饲料、玉米、豆粕、兽药及疫苗等原材料,报告期内,公司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同期产品及服务总采购额的35.8%、43.7%、44.6%及45.7%。如果原材料成本增加,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率。
公司在清远鸡和生猪养殖中推行家庭农场模式,在四川、重庆、贵州、广东、湖南及江西均设有生猪养殖基地。
天农集团主要向经销商客户销售产品,同时也直接向连锁超市、餐饮、食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屠宰厂及其他养殖企业销售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所有客户均位于中国,产品销售已覆盖国内30多个省级行政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易腐商品,天农集团的生鲜产品存在腐败和供应链中断的固有风险,任何储存、处理或运输过程中的失误,均可能导致产品腐烂,从而给公司带来财务损失,如果客户收到不合格的商品,还可能损害声誉。
2
为广东省第二大黄羽鸡企业,业绩波动较大
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近几年,天农集团的业绩波动较大。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天农集团的收入分别约39.52亿元、35.96亿元、47.76亿元、22.2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6.3%、1.6%、18.8%、15.5%,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3.41亿元、-6.69亿元、8.9亿元、1.27亿元。
其中,2023年由于市场供应增加,导致生猪、清远鸡及其他土鸡平均售价均下降,天农集团收入同比下滑。
2024年得益于行情回暖、市场需求增加,公司生猪产品、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平均售价与销量均回升,加上生鲜及其他产品销售增长,带动公司收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天农集团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2.92亿元、8亿元、3.34亿元、4.75亿元,流动负债净额可能使公司面临流动资金风险。
过去十年,受供需的动态变化、政策干预及饲料成本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生猪市场售价呈周期性波动,俗称“猪周期”。其中2020年的生猪市场售价飙升至每公斤33.9元,后来随着猪产能的恢复,生猪售价下降,2024年跌至每公斤16.7元。
未来,受规模化养殖趋势、合理的产能管理及全行业对成本效益的关注所推动,中国的生猪市场售价预期将遵循一个更为稳定的模式。
中国肉类消费主要包括猪肉、鸡肉、牛肉及羊肉。目前,猪肉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2024年总消费量约为5830万吨,2020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鸡肉是第二大最常食用的肉类,2024年总消费量约为1560万吨,2020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
中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高点,受非洲猪瘟疫情后产能恢复及猪肉价格下行的影响,2024年市场规模降至1.5亿元,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
未来,随着猪肉消费需求的稳定恢复,市场规模有望逐步回升。预计到2029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达到约1.65亿元,2025至202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
天农集团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且竞争可能会加剧,拥有更大规模及资本资源的老牌竞争对手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出于平衡供需的考虑,国家计划2025年减少100万头种母猪以稳定猪肉价格,也进一步限制了行业的扩张,这可能限制公司清远鸡及生猪等活体产品的销售空间。
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约7.03亿头,其中,牧原股份占比超10%居首,温氏股份、双胞胎、新希望、正大进入前五,前五家企业合计占比近20%。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4年末,按营收计算,天农集团在中国西南生猪养殖企业排名第八,同时按单头生猪毛利计算,公司在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中排名第二。
中国清远鸡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行业内排名第一的企业已占据约59.3%的市场份额,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按出栏量计算,天农集团在中国黄羽肉鸡企业中排名第八,在广东省黄羽鸡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温氏股份。
3
广东清远冲出一家IPO,由温氏股份前高管创办
天农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03年,当时肖文清先生及张正芬博士意识到农业是民生之本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因此,二人基于过往在食品与家禽行业的丰富经验,创办了公司前身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8月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10月22日,肖文清及张正芬夫妻直接及间接控制天农集团股东大会约52.28%的投票权,为控股股东。同时,张远华、朱晓冬、张永、贵州中垦等均为公司股东。
公司创始人肖文清及张正芬均曾任职大学畜牧学老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超过40年的行业实践经验。
肖文清今年62岁,他198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2002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业前,他曾是西南大学的老师,后来还陆续当过温氏股份饲料事业部副总经理、东凌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如今为天农集团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张正芬也是62岁,她198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并于2008年获得瑞士维罗利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张正芬曾陆续担任过福建仰恩大学讲师、佛山大学讲师、温氏股份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如今担任天农集团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及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天农集团向股东宣派现金股息约8360万元,并以现金悉数结算。2025年股东批准从未分配盈余中拨付现金股息约1.29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股息尚未支付,已列为应付股息。
本次赴港IPO,公司拟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加工肉制品生产和线下餐饮服务业务、发展技术和研发能力、发展信息系统、战略投资或潜在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整体来看,通过多年发展,天农集团已经在生猪及黄羽鸡养殖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规模上依然不及牧原及温氏等行业龙头,同时公司还面临着行业周期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的压力,未来公司能否有效应对挑战,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格隆汇将持续关注。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