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報道,上周日(3日)傍晚,廣東省疾控局發布全省基孔肯雅熱最新監測信息:2025年7月27日0時至8月2日24時,全省新增報告2,892宗基孔肯雅熱本地病宗,未報告重症和死亡病宗。病宗分布在佛山2,770宗,廣州65宗,東莞、中山各11宗,深圳、江門、肇慶各6宗,梅州5宗,珠海、惠州各4宗,潮州2宗,陽江、雲浮各1宗。
疾控專家解讀表示,當前廣東省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全省新增報告病宗數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核心區順德區報告病宗數連續下降。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熱是經伊蚊(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伊蚊幼蟲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積水是可以控制疫情的。因此預防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沒有積水就沒有蚊蟲孳生,沒有蚊蟲就沒有疫情傳播。
康敏指出,當前全省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全省新增報告病宗數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核心區順德區報告病宗數連續下降。但國際基孔肯雅熱疫情高發,廣東省對外交流頻繁,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疊加汛期台風、降雨等天氣影響,蚊媒活動頻繁,疫情防控仍然面臨覆雜嚴峻挑戰。
另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中心截至昨日(3日)下午五時,沒有錄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中心上周六(2日)公布,正調查一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屬本港今年錄得的首宗個案。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12歲男童,居於觀塘區,現時情況穩定。病人曾於7月17日至30日到廣東省佛山市旅遊,並報稱期間曾被蚊叮咬。
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醫生提醒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留意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以便醫生作出臨床診斷,並按個別病人情況安排適當檢測。市民切勿自行用藥,尤其是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因這些藥物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風險。(da/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