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錄!南下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突破5萬億港元。數據顯示,11月10日,南下資金淨買入港股66.54億港元,使得年內淨買入額突破1.3萬億港元,自港股通開通以來的累計淨流入規模也突破5萬億港元,刷新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的最高紀錄。
Choice數據顯示,跨境ETF總規模已突破9000億元整數大關,達9033億元,而年初時總規模還只有4240億元,年內增幅達113%,表明了投資者對跨境投資機會的廣泛熱情和高度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滬港通”和“深港通”機制的推出,為跨境ETF的投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港股市場成為跨境ETF的投資重點。數據顯示,跨境ETF中,港股市場的規模最大,達6764億元,佔比74.69%;其後是美股市場,規模1605億元,佔比17.72%。
具體來看,規模前20的跨境ETF中,港股通互聯網ETF資產淨值最高,達848億元;恆生科技指數ETF、恆生科技ETF、中概互聯網ETF分別位列第2至第4,資產淨值均超400億元;港股通科技30ETF、恆生互聯網ETF和香港證券ETF規模也位居前列,資產淨值均超300億元。
在資金大規模南下的背景下,今年恆生指數與恆生科技指數雙雙斬獲超30%的漲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搶眼。
港股經歷了“科技/互聯網→新消費→創新藥→上游原材料”的板塊快速輪動,但整體風格仍然以業績和股價彈性較大的成長型或進攻型景氣板塊為主。
招商證券認為,港股在經歷10月盤整後,悲觀預期逐步出清。AI科技持續取得突破進展、中美摩擦緩和、“十五五”政策落地及美聯儲寬鬆政策,將成為11月至年底市場修復的關鍵驅動。港股在盤整後有望打開上行空間。中長期展望更為樂觀。隨着供需格局改善,中國經濟週期有望迎來景氣拐點。科技產業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盈利,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在美聯儲降息週期開啟且結束QT縮表,中美政策"雙寬鬆"共振,南向資金和外資將持續流入。未來基本面改善,盈利預期上修疊加估值修復將驅動港股中長期上行,呈現慢牛趨勢。
東吳證券指出,中長期來看,美股迴歸由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韌性所主導的軌道上,主要趨勢依然向上。一是,在宏觀政策“三降”——降利率、降關税、降企業税,疊加放鬆監管的政策催化下,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投資支出不斷推動科技繁榮,美股背景依然有利。二是,關於泡沫,一方面,Mag7的PE中值為27倍,離金融泡沫頂峯時期(科網泡沫及漂亮50時期)的典型估值水平仍有距離;另一方面,當前美股的快速上漲,主要源於持續的利潤增長,而非完全對未來過度投機。進一步看尤其是美國科技,盈利勢頭一直是近期股價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美股上漲較為健康。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