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ETF本週也迎來了歷史性突破,規模開啟“狂飆”!
債券市場巨震之際,本週債券ETF繼續吸金,在7月17日上市的10只科創債ETF助力下,債券型ETF規模一舉突破5000億元大關,最新規模達5075億元。
首批10只科創債ETF上市後的第5個交易日(7月23日),其總規模迅速突破千億元大關;截至7月25日,科創債ETF的規模繼續增長,達到1010.86億元。
10只科創債ETF中,半數產品規模超百億元。其中,科創債ETF華夏、科創債ETF嘉實、科創債ETF富國、科創債ETF鵬華、科創債ETF招商規模均超100億元,規模最大的科創債ETF華夏達到153.09億元。
10只科創債ETF產品中有6只/3只/1只產品分別跟蹤中証AAA科創債指數/滬AAA科創債指數/深AAA科創債指數。
銀河證券認為:“政策屬性下,科創債牛市收益更好,熊市也更抗跌。2025年以來,科創債在熊市中收益率較中票短融少上行3BP,在牛市中收益率較中票短融多下行6BP,債牛時其收益彈性更好,債熊時更抗跌。科創債的政策屬性為其在牛熊週期中表現更好提供有力支撐。作為聚焦科技創新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品種,今年以來政策持續聚焦科創債市場,這使得市場對其信用風險的預期低於中票短融等普通信用債。
配置需求下,科創債仍有利差壓縮空間。當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在1.63%-1.73%區間窄幅震盪超2個月,在債市震盪環境下,配置資金更傾向於票息性價比相對更高的信用債品種,也使得信用利差整體呈壓縮趨勢,而3年期、5年期AAA級科創債較同期限、同評級中票仍有29BP和5BP超額利差,其收益率水平仍具吸引力。
科創債指數與紅利指數相關性較強,適合偏穩健配置型投資者。滬AAA科創債指數與上證紅利指數有較強正相關性,相關係數為0.56,或因其均有防禦屬性,投資者結構相似。以滬AAA科創債等為基準的科創債ETF體現了其底層資產低風險、穩收益、穩定高票息的特徵,相對更適合偏穩健配置型的投資者和偏好穩定高票息收益的投資者。”
年內債券ETF資金淨流入超2756億元。其中,以基準做市品種的信用債ETF和科創債ETF為代表的新產品表現尤為突出,貢獻了超過2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目前整個債券ETF市場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科創債ETF和信用債ETF的規模佔據近半壁江山,滬深兩市共有債券ETF產品39只。
從單隻債券ETF產品規模來看,短融ETF和政金債券ETF規模均超500億元,可轉債ETF規模423億元,這三隻產品規模居前。
從債券ETF持有人結構來看,約85%的債券ETF由機構投資者持有。
債券型ETF突飛猛進,業內人士認為,隨着近年來利率水平不斷降低,債券的阿爾法收益越來越難獲取,機構不得不轉向貝塔管理和低費率的工具化產品,以債券ETF為代表的被動投資產品越來越受重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