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ETF持續吸金,7月1025億元資金淨流入債券ETF。其中,科創債ETF華夏、科創債ETF嘉實、科創債ETF富國、科創債ETF鵬華在7月吸金額均超百億元。
截至7月31日,國內債券ETF市場總規模達到5160億元,共計39只產品,規模百億級別以上的債券ETF數量達到23只。其中,政金債券ETF、短融ETF最新規模超500億元;可轉債ETF最新規模超400億元;30年國債ETF、城投債ETF、公司債ETF易方達、公司債ETF、上證公司債ETF、信用債ETF基金最新規模超200億元;30年國債ETF博時、十年國債ETF、科創債ETF華夏、科創債ETF嘉實、科創債ETF富國、信用債ETF、信用債ETF廣發、科創債ETF鵬華、信用債ETF大成、信用債ETF博時、信用債ETF天弘、科創債ETF易方達、科創債ETF招商、科創債ETF南方規模超100億。
現存的39只債券ETF合計跟蹤25個指數。國債ETF、國開債ETF跟蹤的指數成分券個數較少,均在70只以下;地方債指數、城投債指數、短融指數的成分券個數較多,均在1000只以上;中証AAA科創債指數、上證AAA科創債指數成分券個數亦不少,分別達849只、699只。
債券ETF支持實物申贖,降低申贖衝擊;債券ETF成分券透明,保障持倉可穿透;債券ETF可“T+0”交易,提升交易活躍度;部分債券ETF可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進一步提升產品流動性;債券ETF費率較低,具有成本優勢。
從持有人看,債券ETF的主要投資者利率債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券商(券商資管)最多,其次是銀行(銀行理財)以及保險(保險資管)。信用債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券商(券商資管)最為主要,其次是銀行、信託;保險(保險資管)在部分產品中參與積極。可轉債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保險(保險資管)較多,其次是基金。
東吳證券指出,伴隨權益市場回暖,創新型掛鈎權益債券及相關ETF或將大有可為。在低利率環境下,“能提供穩定回報的類儲蓄產品”是投資人最需要的金融產品。歐美日韓在低利率時代都曾經歷過“自動贖回債券”的快速發展,該債券跟蹤某一股票指數,代表性結構是:①當指數上漲時,投資人獲得同等收益;②當指數下跌幅度不超過40%時,投資人保本;③當指數下跌超過40%時,投資人的本金承受同等損失,即虧損40%至100%。2025年6月,CALAMOS發行了美國第一隻“自動贖回ETF”,其底層資產正是一攬子“自動贖回債券”,該ETF管理費率高達0.74%。
目前在國內,考慮到一方面,在中央匯金公司發揮類“平準基金”作用等因素支撐下,滬深300等主要A股指數回撤40%的概率較低。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居民羣體對“確定性收益”的需求旺盛。此外,“高度同質化”是制約指數基金規模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未來創新型掛鈎權益債券及相關ETF或將大有可為。
綜上所述,即使受制於債基主動管理策略具備先天優勢等限制,未來,指數債基尤其是債券指數ETF的規模預計仍將明顯增長,其中信用債指數ETF、與權益指數掛鈎的ETF的發展尤其值得關注。
招商證券認為,債市波動加大,策略偏向防守。
從資產比價的角度,股市對於債市的影響力度加強。本次政治局會議釋放出繼續推進“反內卷”信號並且表示要“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這意味着股市後續可能繼續偏強,從而給長債帶來重定價的壓力。但由於價格回升需要時間,央行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寬鬆,因而短期債市走熊的風險還不高。
從投資策略上來看,10年國債利率回升至1.75%-1.8%具有配置價值。經過上週調整後,3年期以內中高評級中短票利差已高於過去一年利差均值-2倍標準差5-8bp,但仍低於均值-1倍標準差,信用債估值性價比不高。目前增配信用債風險收益比低,可以關注短久期信用債回調後的配置價值。配置盤可以關注7-10年信用債調整後的配置價值。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