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W(01810.HK) +2.300 (+4.042%) 沽空 $9.34億; 比率 11.713% 今日(25日)股價有支持,半日上揚3.6%收58.95元。大和發表報告表示,於昨日(24日)與小米管理層舉行非交易路演,該行引述小米第一階段電動車工廠技術升級提升產能,已推動周付運量由7月至8月初的7,000輛至8,000輛,提升至8月下旬以來的10,000輛至12,000輛。第二階段工廠設計產能與第一階段相若,現正等待最終政府批准。
小米管理層認為小米電動車並未面臨產能過剩或內捲壓力。2026年公司將推出新車型,並計劃推出SU7或YU7變種。小米預計2027年開始將電動車出口至歐洲市場,並正研究於歐洲本土化生產。公司現階段以搶佔市場份額為優先目標,並無計劃於未來5年至10年進入15萬元人民幣價格帶,而是集中於中高端市場。2025年電動車交付目標維持35萬輛不變,整體業務目標進度良好,不受補貼政策變動顯著影響。
智能手機業務方面,因記憶體成本上升,公司預期2025年下半年手機毛利率11%至12%,2026年上半年壓力可望紓緩。小米正研究升級手機規格(如轉用DDR5),並考慮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公司預測下半年手機補貼將逐步退出,但影響有限,因70%手機於海外銷售,IoT業務量與均價增長優於同業。
小米計劃利用AI模型提升各類產品功能並降低營運成本(例如AI已負責30%至40%程式碼撰寫),推進AI商業化閉環。
大和引述小米管理層指,公司營收目標在三年內達成7,000億元人民幣,計劃未來3年實現以下目標:1)智能手機年出貨量增加1,000萬台至2億台,從而帶動手機業務營收達2,500億元人民幣;物聯網(IoT)營收翻倍至2,000億人民幣;未來三年電動車年交付量達100萬輛,營收貢獻2,500億人民幣
大和重申小米「買入」評級及12個月目標價76港元,基於2025年至2026年市盈率36倍。(wl/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9-25 12: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