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人民日報》發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文章。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贏得大國博弈戰略主動的內在要求。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傳統產業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沃土,農業、工業及服務業都可通過科技賦能,催生發展新質生產力。
文章稱,強化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必須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議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高基礎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長期穩定支持,強化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原始創新導向,實現更多「從0到1」顛覆性突破,同時,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佈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台,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
相關內容《大行》中金列出MSCI中國指數季檢令權重增加及減少較大的部份個股資金變化預測(表)
何立峰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緊緊依託和利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倡大力提振消費,發展數字消費等新型消費,以放寬准入、業態融合為重點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商品消費擴容升級,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同時,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引導資金更多投向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此外,應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強化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及貨幣政策協同,促進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及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
此外,要加快建設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強化標準引領及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推廣運用數智及綠色技術,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著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強調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ta/w)
AASTOCKS新聞